奢侈稅衍生另類商機 教您如何規避!
2011/04/12
住展房屋網提供
上週,特種消費稅案以近乎史無前例的速度通過立院一讀程序。一個多月來,該新稅案確已使房市交易急凍;另外,房仲喊出價格鬆動,想藉此吸引買家進場,代銷則暫停打廣告,儲備存糧,打算低調度過奢侈稅『寒冬』。
不過房市交易快速萎縮的同時,特種消費稅卻也衍生出一項另類商機,那就是教導『有需要』的民眾,如何規避之。今天某報「企管進修」版面,就有一篇知名法律研究中心舉辦的「不動產信託與節稅規劃實務」課程招生訊息;該課程標榜以信託為基礎,不動產為主要目標,教導學員做實務規劃(節稅)。
無獨有偶地,同日同報還有另一則同質廣告訊息,登在更顯著版面,那是由中華民國個人財產規劃人員協會主辦,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「奢侈稅來襲 房產沒煩腦」課程,同樣是教您如何藉由不動產進行節稅規劃。
兩者不同的是,法研中心之訊息,開頭確實提到奢侈稅,但課程介紹則『避重就輕』,未針對奢侈稅(但實質應該仍是)。由該事務所舉辦的節稅課程,從課程廣告文案研判,則擺明衝著奢侈稅而來,就是教導學員,如何讓自己的不動產買賣行為過程,盡可能規避特種消費稅。
有關不動產「節稅」之規劃課程,長久以來都是會計師或事務所的金雞母之一;官方祭出特種消費稅,似乎又給這群專業者新的獲利管道。其實只要合乎法令,任何人都會想知道,甚至身體力行節稅撇步。不過此次特種消費稅所衍生的新商機,不但再次證明『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』這句話,更突顯國內長期稅制弊病,主要就是源於稅基偏離實價太多。
台灣長久以來不用實際交易價格課徵不動產相關稅負,幾乎是全世界特例;不但使得不動產成為富人節稅(實質就是逃稅)的最佳管道,也使房市供需法則決定價格的機制出現問題,結果讓真有需要的一般人,得用偏高價格買進所需房屋。
實價課(不動產)稅,富人少了一個節稅管道,會計或財務規劃師也會少了一項有利工具;但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相關人士總能找到其他替代管道。而對一般民眾來說,只要技術及執行面訂定得宜,稅負並不會增加;但是囤房、囤地炒作者的負擔及成本肯定加重;尤其節稅功能消失後,富人勢必將置於房地產的資金轉出,房市價量才能真正回歸正常的供需法則。
新聞提供:住展房屋網www.myhousing.com.tw
|